● 本报记者张舒琳王雪青 7月12日,由 助力养老金融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养老金融的重要性,提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。养老金融的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被推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。当前,我国已经建立了三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。如何实现养老金资产的保值增值,提升养老金的管理水平和配置效率,构建兜底性、普惠型、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,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养老需求,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制度体系、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主要着力点。 此次论坛发布了《中国养老金投资者获得感洞察报告》。该报告由 《报告》从养老金融的基本概念出发,结合我国养老投资体系的发展和改革历程,对我国养老投资的管理模式、资产配置和收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,系统向投资者展示养老金融市场的全貌;并以“获得感”为主题,以投资者的视角出发,揭示了行业发展的现状、规律与方向,为市场监管者和参与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。 3月12日上午,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“部长通道”采访活动,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个别地区还存在统计造假的现象,对此将做到“零容忍”“露头就打”。今年将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,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性。 个人养老金作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健全多层次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。《报告》对个人养老金的产品和市场运营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,勾勒出中国个人养老金投资者的基本画像,对完善个人养老金的产品和市场机制,提升个人养老金投资参与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 强调以投资者为本 以投资者为本,本立而道生。基金行业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,其本源在于受人之托、代人理财。基金投资者是行业的立业之本,而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投顾生态建设,正是基金行业践行“以投资者为本”理念的重要抓手。 论坛上, 在权益市场处于高位时,投资者容易受“赚钱效应”吸引而买入基金,但买入后容易遭遇基金净值向下波动,投资者获得感差。业内关于“逆向销售”的探讨由来已久,在市场低位向投资者销售基金、引导投资者低位布局,能够帮助投资者避免“高买低卖”,改善投资者申购规模与未来获得感之间的不匹配问题。 论坛同步发布了《公募基金业逆向销售洞察报告(2023)》,该报告由 《报告(2023)》指出,基金公司、销售渠道和投资者均为践行“逆向销售”的参与方。从各参与方的角度来看,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是销售行为的主导方最放心的配资平台,在践行“逆向销售”、加强逆周期布局、提高投资者获得感方面承担主要责任。同时,投资者也应积极学习基金投资知识,培养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观念,投身到“逆向销售”的行动中来。此外,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宣传和倡导“逆向销售”方面同样大有可为。 |